客户成果丨南方科技大学《nature communications》:vdW铁电WTe2中具有反常动力学的亚纳秒极化翻转

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王峻岭课题组在二维铁电材料领域中取得最新进展,该研究成果以Sub-nanosecond polarization switching with anomalous kinetics in vdW ferroelectric WTe2为题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最近被发现滑移铁电展现出不同于传统铁电材料的极化起源和翻转机制。然而,人们对其极化反转动力学的理解仍不清晰。在本研究中,我们在滑移铁电材WTe2中实现了亚纳秒0.6纳秒)极化反转,这是目前在范德华铁电体中观测到的最快的反转速度。此外,传统的成核限制模型仍可用于描述其反转过程。然而,与传统铁电材料相反WTe2中与极化反转相关的激活场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理论分析表明,这一行为WTe2中极化的电荷转移特性以及其独特的极化反转机制密切相关。此外,所制备的器件表现出优异的耐疲劳性,在经历1010次循环后未观察到疲劳现象。

 

通过机械剥离二维材料构建BN/WTe2/BN双栅场效应晶体管,并通BNWTe2施加电场,完成了铁电反转的表征。

1器件结构与铁电性表征a) 不同极化状态Td-WTe2的晶体结构。红色箭头表示极化方向,红棕色箭头表示滑移方向。钨W)和碲Te)原子分别用蓝色和黄色球表示b) BN/WTe2/BN双栅结构器件的示意图VtgVbg分别施加于顶部和底部BN层上,同时通过面内电极测WTe2的电导c, d) 在不同底栅电压WTe2的面内电导变化。分别展示连Vtg施加时c)与脉Vtg-p施加后d)的测量结果。彩色箭头表示面内电导Vtg变化的演化过程,黑色箭头表示极化方向。

 

WTe2的面内电导与极化方向紧密相关。我们通过脉冲信号发生器详细的研究WTe2在不同温度下的极化反转动力(通过一系列不同振幅和宽度的脉)。实验数据表明WTe2的极化反转动力学可以NLS模型来解释。但是,极化反转所需的激活场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这与传统铁电材料的行为相反。通过理论计算表明,这WTe2的极化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迅速下降,以及层间滑动摩擦增加有关。

2 Td-WTe2中的极化反转动力学a) 极化反转动力学测试示意图。在每次测量前,先施加一个电压脉冲Vreset)以重WTe2的极化状态。随后,连续改变反转脉冲的宽度与幅值,并同步测Td-WTe2的面内电导b) Td-WTe2100 K下对不同脉冲参数的响应。注意,这里的电压单位VCGoff-Vtg-p回线上提取的矫顽电压)c) 三组具有代表性ΔG/ΔGmax与脉冲宽度的关系曲线,拟合结果基NLS模型。插图展示了拟合得到的等待时间的洛伦兹分布 d) 不同温度下、不同电压对应的特征反转时τ,拟合基Merz定律。插图显示了激活场随温度异常升高的趋势。

 

最后,我们表征了器件100K下的疲劳性质。该器件在经1010次循环后仍表现出与开始时一样的反转回线,表现出无疲劳的特性。无疲劳可能是滑移铁电材料的共性。

3 Td-WTe2的疲劳性能a) 在疲劳测试的不同阶段GonGoff对外加电场的响应。不同颜色的曲线对应不同的反转次数,所有测量均100 K下进行b)在不同极化方向下,矫顽电压和电导随极化反转次数的变化。

 

该工作中通过使用TuoTuo Technology的无掩模光刻机完成了器件的制备。

 

作者信息:南方科技大学博士生白印鑫、田浚江,复旦大学博士生虞智超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管泽雨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王峻岭教授,徐长松研究员以及李晓光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62608-x

2025-11-10 13:32